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》發布
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1月11日發布。《意見》提出,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,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。
《意見》分為10章共33條,聚焦美麗中國建設的目標路徑、重點任務、重大政策提出細化舉措。
在主要目標方面,《意見》錨定三個時間節點目標要求:
到2027年,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進,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,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,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,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增強,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,國家生態安全有效保障,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,形成一批實踐樣板,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。
到2035年,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,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,生態環境根本好轉,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全面形成,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著提升,國家生態安全更加穩固,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,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。
展望本世紀中葉,生態文明全面提升,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,重點領域實現深度脫碳,生態環境健康優美,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現,美麗中國全面建成。
《意見》還要求,“十四五”深入攻堅,實現生態環境持續改善;“十五五”鞏固拓展,實現生態環境全面改善;“十六五”整體提升,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。
同時,《意見》圍繞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、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、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、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、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示范樣板、開展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等重點任務,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要求。其中,多項具體工作涉及城鄉建設領域,值得行業關注——
在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方面,《意見》明確,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,嚴格管控城鎮開發邊界,推動城鎮空間內涵式集約化綠色發展;嚴把準入關口,堅決遏制高耗能、高排放、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;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,推動超低能耗、低碳建筑規模化發展;推進鐵路場站、民用機場、港口碼頭、物流園區等綠色化改造等。
在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方面,《意見》要求,持續深入打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。具體包括: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,建設城市污水管網全覆蓋樣板區;依法加強建設用地用途變更和污染地塊風險管控的聯動監管,推動大型污染場地風險管控和修復;到2027年,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4%以上,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。
在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示范樣板方面,《意見》提出四大主要任務:
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。聚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,加強綠色發展協作,打造綠色發展高地。完善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機制,加快建設生態環境修復改善示范區,推動雄安新區建設綠色發展城市典范。在深入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中堅持共抓大保護,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示范帶。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領域規則銜接、機制對接,共建國際一流美麗灣區。深化長三角地區共保聯治和一體化制度創新,高水平建設美麗長三角。堅持以水定城、以水定地、以水定人、以水定產,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。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。各地區立足區域功能定位,發揮自身特色,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省域篇章。
建設美麗城市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、人民城市為人民,推進以綠色低碳、環境優美、生態宜居、安全健康、智慧高效為導向的美麗城市建設。提升城市規劃、建設、治理水平,實施城市更新行動,強化城際、城鄉生態共保環境共治。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,提高大中城市生態環境治理效能,推動中小城市和縣城環境基礎設施提級擴能,促進環境公共服務能力與人口、經濟規模相適應。開展城市生態環境治理評估。
建設美麗鄉村。因地制宜推廣浙江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統籌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。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,有效治理農村生活污水、垃圾和黑臭水體。建立農村生態環境監測評價制度。科學推進鄉村綠化美化,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和鄉村風貌引導。到2027年,美麗鄉村整縣建成比例達到40%;到2035年,美麗鄉村基本建成。
開展創新示范。分類施策推進美麗城市建設,實施美麗鄉村示范縣建設行動,持續推廣美麗河湖、美麗海灣優秀案例。推動將美麗中國建設融入基層治理創新。深入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建設,推動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建設。鼓勵自由貿易試驗區綠色創新。支持美麗中國建設規劃政策等實踐創新。
此外,《意見》還從不同角度提出一攬子激勵性政策舉措,調動各方面共建共享美麗中國的積極性、主動性和創造性。